來源:極客汽車
(本文整理自蔚來汽車創(chuàng)始人李斌在混沌大學上所做的分享)
橫軸,代表技術的變革、趨勢??v軸,代表體驗的方向。
過去,我們常講用戶體驗就是用戶痛點。這個痛點通常指的是功能體驗,也就是沒有被很好滿足的用戶剛性需求。但實際上,滿足用戶痛點只是你必須要做到的必要條件,從來不足以形成對一個行業(yè)的變革。
真正要變革的是什么?體驗。你要感動用戶,讓用戶覺得你的產(chǎn)品好,這是什么?情感體驗。用戶體驗,簡單來說就是用戶的主觀感受,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說,它是靠上層的東西。不物理,不具象,非常具有感受性。
我們以「建筑」來做比喻。與技術創(chuàng)新沒有太大關系的功能體驗,相當于房子的地基,搭牢是必須的。與技術創(chuàng)新有強關聯(lián)的功能體驗,相當于樓體,要有高強度的鋼筋和新的建筑技術,去把樓蓋高。但這個樓到底能不能讓你覺得漂亮呢?這就是裝修。
這可能與技術的關聯(lián)度不是那么高,卻是很感性的東西。而真正的體驗是什么?最終這個房子要成為你的家。這才是第一象限,真正變革的方向。 我們要重構的時候,就是要關注這個家是什么樣的:家里擺放什么樣的裝飾,家人關系如何,怎樣互動,互相的情感牽絆等。
所以你去看 Airbnb 的 APP 菜單,第一是探索,第二是心愿單,第三是故事,而非酒店、機票等功能菜單。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 APP 與傳統(tǒng)商旅用 APP 相比,是完全不同思維的公司。前者是講「調(diào)調(diào)」的,后者就是告訴你:趕緊訂機票吧!
大家也知道我是摩拜的董事長。
2015 年初,我和摩拜創(chuàng)始人胡瑋煒交流最初想法的時候,其實就是完全從用戶角度出發(fā)的:大家坐地鐵,總會發(fā)現(xiàn)有那么一兩公里有點難辦,要走就要花二三十分鐘,騎自行車就挺好的。但自己的自行車沒地方停,而且從家里到地鐵站可以騎自行車,下了地鐵又沒自行車了。
所以我們有做摩拜的想法,就是覺得要做到手機開關鎖、隨取隨放。摩拜還在雛形期間,很多人擔心車輛丟失,要給單車加樁。但是不可能在每個地方都布置那么多樁,讓用戶原本省下的一公里行走時間又拿去找樁。這是違背人性的。
事實上,如果你要琢磨車會被偷、用戶支付、掙不掙錢之類的問題,固定樁就是首要要考慮的問題。我們不會在這方面去過多設想,因為用戶體驗是第一要務。這些問題,都是未來要解決的問題,而非最初的出發(fā)點。
如何尋找用戶體驗呢?具體方法,就是以用戶行為地圖去解構用戶的 Touchpoint(觸點)。什么是用戶行為地圖?你要把用戶從認知你,到參加、購買你的產(chǎn)品,享受你的服務這整個過程中,其全程是如何和你接觸的,他需要考慮什么東西等,全環(huán)節(jié)拆解考慮,哪怕他中途退出了你的用戶群體。整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拆分你可以事無巨細一點,做一個思維發(fā)散圖,尋找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 Touchpoint,想到什么就寫什么,列得越長越好。我對汽車行業(yè)了解比較多,以一個「完整的擁車體驗」來舉例。
去 4S 店買過車的都知道經(jīng)常發(fā)生價格不透明的情況。一次,有個人找我買車,說最近想買一輛邁巴赫,問我能不能介紹一家 4S 店給他能便宜點。我也覺得奇怪,都是要買邁巴赫的人了,還在乎便宜那么五千、一萬塊的錢嗎?
事實上,對于這個人來說,他在乎的不是這一點點價錢的差異,而是不希望自己被蒙在鼓里。
設想一下,如果他的朋友也買了一輛邁巴赫,兩個人一起聊起價格,有能力買到便宜一點邁巴赫的人,其深層次的含義是,我有更好的關系,我可以用更便宜的價錢買到這輛車。
這才是用戶體驗中,你需要深層考慮的問題。改變用戶體驗,就是來自于這些很小的事情。
蔚來年底要上市的 ES8 有一個「女王座駕」,這個椅子可以推到第二排。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呢?因為我們考慮到媽媽既要和爸爸說話,又要照顧第二排的小朋友。
在尋找用戶體驗中,我們特別需要去注意挖用戶痛點之外的細枝末節(jié)。平時,大多數(shù)細枝末節(jié)人談到用戶體驗,常常講到的是「用戶痛點」,但我更在意的是用戶感性的爽點、癢點。
而實際上,這輛車長時間放在 4S 店里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壓力,店里的空間需要周轉(zhuǎn),車也容易出問題。朋友給用戶打過電話要求其取車,但是也沒有效果。
后來,我朋友想起了一件事:用戶給這輛車取過名字,叫小白。于是,他給用戶發(fā)了一個短信,是以「小白」的口吻發(fā)的:我是小白,我已經(jīng)修好 N 多天了,怎么還不來接我?
當天下午,這個車主就趕緊把車開走了。其實就是這樣一件取名的小事。但這個小細節(jié),反而是能夠感動人,引起人們情感共鳴的地方。
可能會有人問我,改變用戶體驗是不是意味著對所有用戶都好?再講一個我們蔚來自己的故事:用戶體驗也不是一件取悅所有人的事情。
今年,我們在上海車展第一次亮相,搭建了一個 3600 平米的展臺,做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。但我們是需要用戶掃碼下載我們的 APP、關注微信號才可以進入的。
表面上,這與照顧用戶體驗的初衷是相反的,畢竟掃碼下載并不方便。但是,另一方面,你到底是要照顧那些連掃碼都不愿意掃的人們的體驗,還是要照顧那些愿意下載你的 APP、與你有深度互動的人們的體驗?
我更傾向于服務好后者,因為這些人對我們有承諾,我們也必須對他們有所承諾。禮尚往來,這是人性。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上海車展,在那個寸土寸金的地方,我們更是搭建了一個幾十平米的親子中心。這也是上海車展歷史上第一次有汽車品牌搭建的親子中心。我們邀請了很好的幼教老師入駐,也照顧了當時加起來差不多一兩百位的小朋友。我們還真不是為了展示什么概念。而是我們相信,看到親子中心的觀眾,哪怕他沒有帶自己的小孩到現(xiàn)場,也能感受到我們這種關愛用戶的文化和價值觀。
這是剛需嗎?在車展期間,看車是剛需,吃飯方便是剛需,但親子中心一定不是。但我們覺得這是有意義的。
所以,所謂用戶體驗的創(chuàng)新,應該在痛點以外跟感性體驗相關的細枝末節(jié)去著力。痛點是每個人都很容易想到的,但這種情感體驗的細節(jié),其想象力是非常難被窮盡的,這就是真正變革的機會。
而去做好這件事,首先,要做的是清空自己。不要考慮能不能掙錢,技術如何變化,對標什么企業(yè)。這些都是你未來要去解決的問題,而在此之前,你要創(chuàng)新,首先要切換到用戶視角。
所有偉大的創(chuàng)新、偉大用戶體驗的變革都不是從商業(yè)模式出發(fā)的。你只要真正能變革這個行業(yè)的用戶體驗,能夠獲得用戶,就一定會有商業(yè)模式。
汽車服務(Service):用最新的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技術給用戶超越期待的體驗。
數(shù)字觸點(Digitaltouchpoint):在每一個 Digital Touchpoint 都做到既方便使用,又代表品味追求。
汽車以外的生活(Beyond the car):用戶買了我們的車,就加入了一個愉快俱樂部的門票。哪怕你一年只開我們的車 1000 公里,也愿意擁有我們的車。
為用戶提供一個安全、高性能、品質(zhì)好的車,這是必須的,這就是地基。但這不是變革方向,只做好車的人很多,不缺你一個。
車的顏色漂不漂亮,內(nèi)飾材質(zhì)如何,包括我剛才提到的「女王座駕」。這些都是可以靠技術提升的「裝修」。我們真正的創(chuàng)新應該集中在哪里?技術創(chuàng)新帶來的強關聯(lián)的情感體驗,這是我們需要對用戶體驗重點重構的部分。
實際上,在我所羅列的用戶體驗地圖中,我認為最重要的「Touchpoint」環(huán)節(jié),就是車以外的生活。
我們所有的用戶獎勵體系、回饋體系、移動 APP 等,都是基于新技術實現(xiàn)了用戶的個性化定制服務。我們對用戶獎勵、回饋體系有許多設想,比如為什么不能由我們來為買了蔚來汽車的車友組織些活動呢?
用 APP 請車友投票,請他們喜歡的巨星來開個演唱會?這些例子是很小的事情,并不是剛需,也不是痛點。但這背后代表什么呢?代表你這個品牌對用戶的一種尊重和認可。
又比如,我們的用戶中心,不叫「用戶體驗中心」,去掉了「體驗」兩個字。
用戶體驗中心,是給沒買你的車的人用的,去體驗、了解一下你的車。而用戶中心,是給買了你的車用的。這兩者有很大區(qū)別。我一直認為,汽車公司應該對買了車的人更好。
因此,用戶中心,只用很小的面積做展示廳,其余更大的部分,營造的是讓用戶覺得方便和自豪的「城市綠洲」,是讓他可以見朋友、做交流的地方。
在這方面的體驗,我們與其他汽車公司相比,是碾壓式的。
現(xiàn)在的汽車公司,其實尚未對用戶的整體體驗負責。汽車公司把車生產(chǎn)出來以后,就給到 4S 店,用戶從此被扔進汪洋大?!约赫冶kU公司,找 4S 店修理,做很多自己不擅長的事。
我認為這是不對的,這是一百多年前形成的規(guī)矩。想象一下,如果你今天在電商網(wǎng)站上買東西,卻需要自己去銀行柜臺匯款,去郵政去包裹,電商的維修中心換貨,用戶會體驗好嗎?但現(xiàn)在汽車行業(yè)就是這樣。我們希望變革這一切,我們希望重塑行業(yè)。